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班风、学风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充分发挥学院“四师”制和“双覆盖”模式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引领作用,有效助力学院班风、学风整体建设工作,5月10日下午,机器人工程学院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召开班风、学风建设工作中期推进会暨“良师筑梦,培育英才”四师线上讨论会。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邓维娜,校长助理兼组织部部长魏可霏,教务处处长、1908201、202班德育导师刘政宇,人力资源部部长、1908501、502班德育导师巩萃萃,校办公室主任、1808201班德育导师梁莹,外语学院院长助理、英才班任课教师蓝文浩以及机器人工程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讨论会。会议由学院团总支书记刘存艳主持。


刘显忠院长作为任课教师代表发言。他从校园文化理念引领、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团队建设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就如何高质量推进学院班风、学风建设问题展开讨论。
副院长王振力补充提出,全体教职工要始终怀揣“责任心”和“上进心”,牢记育人最初的出发点,明确教学最终的落脚点。

辅导员代表刘博发言。他说,全面加强学风建设要畅通四个信息渠道,即及时与学生谈心、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及时进行特殊学生摸底排查、及时与学生家长交流。
副院长刘张作为2018级英才班辅导员,结合学校“一优、三化、四师、五强、两高”的要求,从开展有针对性的育人工作、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强化学生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以及拓展校内外社会服务和专业实践工作四方面内容进行了分享。

学业导师代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英才班学业导师张娜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日常学习监督、外语四六级过级率、指导考研复习四方面进行交流。
机械电子工程系主任、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英才班学业导师佟巳刚围绕思想认识引领、增强教管联动配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等方面展开发言。

责任班导师代表、机器人工程与自动化系主任李冰提到,想要更好地实现班风、学风建设的意义,就要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内驱力,有效帮扶学习困难学生,时刻关注学生对教学工作的信息反馈。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实践中心副主任林森表示,班风、学风建设工作的基础是要引导学生明确目标,要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更好地建设学生创新团队。

英才班德育导师代表、教务处处长刘政宇从思想认识、模范引领、师生互动三方面进行分享,强调教师参与班风、学风建设要有主人翁意识,要明确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职责。


最后,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邓维娜总结讲话。她表示,学校始终将班风、学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她对疫情期间学院“四师”居家办公授课履职尽责、发挥积极作用,全体教师干部担当作为、形成合力给予肯定。就学院下一阶段推进班风、学风建设提出建议:
1.深入学习领会学校班风、学风建设方案要求,结合学院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落实学院班风、学风建设方案。
2.把学校育人理念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四师”之间形成有效沟通,更多地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关注学生学习需求。
3.做好学生返校后从线上到线下学习状态的转化引导和学院学风建设举措的衔接准备工作。
4.充分发挥机器人工程学院英才班建设工作的有效经验,发挥英才班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好地带动普通班级班风、学风建设。

机器人工程学院全体教师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对上阶段班风、学风建设工作进行总结梳理,依据学校“强化学风建设,推进优良学风创建工程”的工作要点,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践行华德理念,传承华德精神,围绕大思政工作格局及”134123“校园文化体系构建,以学风建设为重点,深化育人品牌,汇聚育人合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为学校发展建设助力,为创建优良班风、学风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