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心理健康

知识分享

大学新生如何度过心理失衡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时间:2013-01-13 00:00:00  浏览:

 

在大学新生入学后,或多或少会产生心理失衡的问题。导致心理失衡的因素首先是新生心目中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大学发生冲突,产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对新环境,尤其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同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产生困惑而导致心理失调;另外,新生作为大学中普通的一员,与其以前作为佼佼者的优越感冲突,也是导致问题产生的诱因。新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如不及时调整,会产生诸如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一般来说,这种因心理不适应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其存在时间因新生心理素质的好坏,而有长有短。有些新生因心理素质较差,又得不到外部支持,很可能需要长期调适才能适应,度过心理失衡期。有的还可能长期不能适应,而导致一些心理问题和疾病的产生,有的甚至因此而退学。所以,应注重对新生入学后的心理调适,帮助其度过心理失衡期。
1 、新生要正确认识、评价自我,给自己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扬长避短,发展自己。
新生在中学阶段,一般为佼佼者,有着一种心理优越感。而入学后,作为大学中普通的一员,许多新生心理很难接受这一角色,从而导致心理失衡。
对此,新生首先要逐步接受已成为普通一员的事实,能够接纳自我。毕竟能进入大学的都是强手,强手在一起,应该说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都已成为普通一员,都应从头开始。新生应为成为胜利者的一员而高兴,而不是相反。
其次新生入学后,心理要有目标准备,经常要问自己“我来大学干什么”,“我在今后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有利于角色定位,适应新环境。
新生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应积极与他人做比较,通过比较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恰当地评价自我,发挥加强自身的长处,克服弱点,发展自身,这样会获得自信,减轻心理压力。对自己的评价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这样对自己有一个清楚全面的认识,才能准确地对自己进行重新的角色定位,也才能很快的适应新环境,克服心理失衡。
另外,新生在认识、评价自我时,也应对心目中的大学进行调整,使其回归到现实中,以减少理想大学与现实大学间的冲突而导致的心理落差和失衡。同时新定位的角色也只有建立在现实大学的基础上,才可能正确。
2 、学会与人相处,调整人际关系。
新生入学,常常会由于人际关系复杂,交往受挫而引发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相对于中学的人际关系,大学人际关系显得比较复杂。这主要是大学生来自祖国各地,生活习惯、家庭背景、性格、甚至语言等有一定差别,造成交往复杂困难。另外,在大学学习不再是唯一目标,大学生行为目标多元化,也是导致人际关系复杂难处的一个诱因。
为了与同学和睦相处,交往顺畅,首先,新生与人相处应本着诚实的原则,以自己的诚心换取他人的诚心。其次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和性格特性,找到相同点,交往起来就较容易方便。与人交往时,既要自尊,不要为了交往而有意委屈自己,同时也要尊重别人。在与同学交往时,应讲信用,学会谦让,积极关心别人。对一些不拘小节的人,要学会容忍,不要过于敏感。与同学发生不快和矛盾时,应通过换位思考,来冷静处理。关心热爱集体,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间的关系。总之,要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与人交流沟通、相处。
3 、培养独立学习、生活的能力,积极寻求外部支持。
新生多为独生子女,自理能力差,又远离家庭,一般会不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入校后,新生应培育独立生活的能力。在生活上,要逐步学会独立自理,如在生活、学习作息上合理安排,学会自主理财。在为人处世上,也要有独立能力,面对选择,要独立思考做出抉择。与人交往时,不要人云亦云,唯唯诺诺。在学习上,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学会独立思考问题。
面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新生除自己积极调适外,应该积极寻求外部支持。如对老师上课方法不能适应,应积极向老生请教,还可向老师反映,取得老师的理解与帮助。可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在活动中体验集体的力量和温暖,认同新集体。参加各种学生组织,在组织中展现自己的长处,获得自信。心理问题长久不能解决的,则应该寻求老师和心理医生的帮助。
4 、重新确立在大学的学习、奋斗目标。
许多新生入学后,往往会有意放纵自己,导致目标、理想、方向的迷失,这是诱发心理问题的病灶。因此新生入学熟悉环境后,应立即确立一个新的学习、奋斗目标。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可克服目标、方向、理想的迷失。同时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会使心理指向集中于一处,这样无形中会转移注意力,削弱心理问题对心理的影响,摆脱因不适应而带来的心理问题。并且有了明确目标,就有了内在驱动力,可促使人变得积极向上,从而更有利于克服各种心理问题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