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种缺失的爱会在吞噬你的灵魂
一、自恋障碍

你一定听过“这个人太自恋了”的评价,甚至可能在某些场合对号入座过。
但是,“自恋”真的是一个问题吗?
其实,自恋本身不是坏事,它代表我们对自己的认可和喜欢,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机制。然而,当心理需求未被满足,或“爱的底色”出现缺失,自恋就可能发展为一种障碍。
二、形成原因
1、镜映的需求:我重要吗?
孩子希望从父母的眼中看到自己的优秀,得到认同和赞美。比如,当孩子学会唱歌,期待父母说“你好棒!”这种反馈帮助建立自信。如果父母一再忽视或贬低这种需求,孩子会感到“我不重要”。于是,长大后,他们可能通过夸大自己(“厚脸皮”自恋)或假装谦虚(“薄脸皮”自恋)来修补缺失的认同感。
2、理想化父母的需求:有人能保护我吗?
在童年中,作为孩子的人需要一个强大且值得依赖的“超级英雄”,给予安全感,比如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或困境。
若这一需求得不到满足,ta会在成年后过度依赖他人,试图从伴侣、朋友身上寻找安全感。不健康的依赖往往耗尽身边人的情感能量,导致关系破裂。
3、孪生的需求:有人和我一样吗?
人总希望找到志趣相投、能理解自己的“同类人”。这是人类爱与归属感的原始来源。
如果一个人总被孤立或无法找到认同,他内心可能变得孤单,只能依赖幻想世界,用脑补的“完美他人”填补自己的情感缺失。

三、应对方法

1、守住边界,保护自己
当发现身边的人可能通过各种方式吸取你的情感支持时,不要试图去“拯救”他们。
耐心与守界是关键,尤其在关系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底线和需求很重要。
你需要记住:改变对方不是你的责任。
2、正视“痛苦”是改变的动力
有时,对方可能会因为你的边界感而感到痛苦,但正是这种痛苦,才会促使他们开始独立面对问题。
不要承担对方的责任,让他们自己面对内心的空洞,才有可能建立真正的成长。
3、给自己的心灵保养和滋养
我们每个人的自恋都会在日常生活中受挫,不管是工作上的失败,还是生活不如意,都会对心灵造成“磨损”。
主动养护自己的心灵,至关重要比如,培养兴趣爱好,听音乐、参加运动或正念冥想,都能让自己获得精神上的放松与支持。
爱自己,从修复开始
自恋障碍的出现,
不是任何人的“错”,
更不是他们的“原罪”
生活如同一场长跑
允许自己偶尔停下喘息。
文字来源:柚子的心理学笔记,付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