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洋,哈尔滨华德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英才班)1803102班学生,现任海伦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绥化市应急救援队队员。曾在2018年、2019年3次获团省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联合颁发的关爱留守儿童“情暖童心·相伴童行”公益项目优秀志愿者,2019年8月获海伦市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志愿服务先进工作者”,2020年获共青团海伦市委员会、海伦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颁发的海伦市“凝青聚力·共护家园”青年抗“疫”志愿活动优秀志愿者称号。在志愿服务期间,他多次被中青网、东北网和海伦市当地媒体采访。
1.坚定信念,勇于实践
徐洋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他勤工俭学,积极参加校内外兼职活动。有一次在校外兼职,他穿着厚厚的卡通人物服装,在烈日下做产品宣传,一站就是一天,透支体力加烈日灼晒的他多次因兼职而中暑,但这并没有让他放弃参与社会实践的想法。他常说,汗流浃背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份收入,更凝聚了自己对家庭的爱与责任。大二上学期,为了持续帮助家庭减轻经济负担,他不断挖掘创业项目,开启了创业的道路。经走访,他发现可以立足大学城,建立起学生与商家沟通的平台。通过平台,大学城的学生可以精准掌握商家打折信息,同时也帮助商家做好商业宣传。于是他申请了线上票务代理平台小程序,通过不断走访学校附近各大商铺,与各商家洽谈,最终该平台共吸引了十余家商铺加盟。这段创业经历贴补了他的日常生活开销,更锻炼了他的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
2.热心公益,志存高远
徐洋热心公益事业,深入贫困乡镇开展志愿服务并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三下乡”、社区垃圾分类、“红丝带”等志愿服务活动。从2018年起,他利用寒暑假期间参加“情暖童心·相伴童行”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他和志愿者根据实际情况每天进行3-4小时的志愿服务,每期时长7-10天,对留守儿童进行功课辅导、心理疏导、志趣开发等,带留守儿童了解更精彩的世界。
活动中,他第一次去海南乡,一个叫小雅迪的小孩吸引了徐洋的注意。他记得当时志愿者和孩子们轮流做自我介绍,轮到小雅迪的时候,她不说话,低着头。后来,志愿者们去跟小雅迪沟通的时候,小雅迪开始大哭。刚刚接触留守儿童的徐洋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安慰痛哭的小雅迪。后来,徐洋惊讶地发现,三年级的小雅迪不会写自己的名字。经了解,雅迪的妈妈外出打工,不善言辞的父亲只能给女儿生活上的照顾,小雅迪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妈妈几面。徐洋开始尝试每天和她交流,一开始她还是一言不发,直到有一天,徐洋像往常一样把她送下楼等爸爸接她回家时,她回头对徐洋说了一句“哥哥再见!”这一刻,徐洋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也就是从那刻起,内向寡言的小雅迪慢慢“好”了起来,她开始主动与志愿者交流、帮忙打扫卫生、与志愿者们共同歌唱……
徐洋的朋友曾调侃他:“你的假期好像比上学更忙吧?”徐洋笑而不语,因为他知道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才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
3.战“疫”一线,共护家园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徐洋和父亲共同请战,参与了海伦市及百祥镇百义村两地的抗疫志愿服务工作。在百义村志愿服务时,他与父亲白天共同在村口执勤,负责往来车辆信息登记工作。每晚回家后,还要通过线上平台将150余名志愿者调配到20余个服务地,并需要完成信息采集、出入证明开具工作。同时他兼顾为绥化应急救援队出勤人员做宣传报道,及时将救援队工作典型事迹通过“绥化应急救援队”公众号对外发布。除此之外,他坚持每天为80余名志愿者发放防疫物资近500件,并为所在小区居民发放出入通行证。工作中他还关注到疫情期间的留守儿童特殊群体,作为协会副会长,他在线上开展了“‘云’相伴童行”活动,利用线上平台招募了29名志愿者,为13个乡镇小学的800余名留守儿童开展了课业辅导活动。
疫情发生之后,“90后”的徐洋,告别了安逸的假期生活,选择了抗疫一线的志愿服务工作。他广开触角,多措并举,在防疫志愿者招募、区县志愿者调配、卡口值守、留守儿童帮扶、抗疫典型宣传、防疫物资发放等多项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不畏风险、敢于奉献的高尚品质和战“疫”一线优异的表现得到了团省委、团海伦市委的高度认可,并向学校发信表扬他的优秀做法。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于当代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徐洋既是新时代的大学生,又是怀揣家国情怀的志愿者。他不仅在服务人民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信条,力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征程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