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和他的团队用狗做过一个实验。
他将狗分为三组。实验第一阶段中,第一组狗接受电击,但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逃避电击;第二组狗所承受的电击强度、次数一致,无法通过任何动作停止电击;第三组狗为控制组,不接受任何电击。
实验的第二阶段,将三组狗带到可穿梭往返的箱子里进行电击,矮闸的一侧有电击,而另一侧没有。
按照常理,这个箱子对狗来说是可以很快学会如何通过的,但实验结果显示:
第一组,狗在几秒钟内就发现可以通过跳过矮闸逃避电击;第三组,也同样几秒钟内就选择通过;只有第二组,停留在有电击的一侧。虽然矮闸很容易通过,但第二组狗也不愿意试着去看看另一侧是什么样子,因为它们已经认为做什么都没有用。
无助感,是这么可怕。
现在,同学们面对疫情形势的复杂和网课的学习,很容易产生无助感。一旦开始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没有用,便会选择什么也不去做。
这就又牵扯到一个新问题:我们把问题的原因,归结于什么?
任何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所有人都会在生命中遇到无能为力的事。如果将所有事情的原因,都归结在自己“能力不足”或“时运不济”上,便很容易产生消极、抑郁的情绪。而如果我们能想通,无能为力的事其实很“正常”,正是因为还有做不到的事,我们才看得见更大的进步空间,就又会元气满满了。
我们总是因为一两件做不到的事,忽略了自己的能量,明明做得到的事情有99件,眼睛却偏偏盯在1件做不到的事情上,难免有点妄自菲薄。
疫情虽然形势复杂,但我多吃蔬菜水果,不出门、不聚集,就能很大程度上降低感染的风险;网课虽然有些听不太懂的地方,没办法及时沟通交流,但我可以在课余时间回看,或更好地利用网络查阅资料。
能做的事情有很多,至少比你想象的多。
你需要始终相信,你能控制自己的生活。这个信念,不应因为你遇到的任何无助的事件而有所转移、削弱。
1971年,日裔美籍心理学研究生裕人将塞利格曼的实验运用在人身上,发现:每10个人中有1人,在最开始就采取放弃的态度;但每3个人中也总有1个人,无论有过多少次多么严重的无助经历,始终“学不会”无助,总能精神饱满地迎接下一次挑战!
棒棒的小伙伴,你选择做哪一类人?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