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心理健康

知识分享

当一滴水消失在水里

发布者:宋文琼  时间:2019-10-24 00:00:00  浏览:

原创:于童

 

一个人选择了轻生,这个世界上是多了一个轻生的人还是少了一个轻生的人?

昨晚下班回家,和朋友聊天才知道,有一名韩国女星,去世了。

我还蛮喜欢她的,笑起来甜甜的。

在听到这件事的时候,两个问题同时挤进我的脑子里:

1.就大众而言,什么样的话,才真的能够兼顾言论自由与道德标准两件事?

2.就轻生者而言,抑郁症,到底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对我而言,依旧是个问题,我尚提不出什么建议,我只知道言语的杀伤力远不是一句“恶语伤人六月寒”能够概括的。但它究竟还能泯灭什么,我不敢遑论。

昨天因为这件事,我去网上看了一些其他内容,有一个女生,据这件事发出了某国内女星早期和最近的照片对比,并配文:“妆变浓了,更精致了,笑容却没了。”我好奇点开下边的评论,第一条恍然写着:“日薪一百的替人家月入百万的操什么心?”

好有道理啊,我第一个想法,也是这样。但惯有的思维模式告诉我不要随便认可一件事,好像有哪里不对呀——感怀他人为什么会和经济收入有关系?一定要扎克·伯格或者马云一样的人才可以胸怀天下吗?日薪一百的人真的只配看见眼前的苟且吗?  

第二条,更让我格外难受:“反正什么也不会,唱不好也演不好,他们赚的,不就是挨骂的钱。”类似的话,我还在之前的民生新闻中,听顾客对饭店的服务生说过。

可能发表评论的这个人白天受了什么委屈,工作或家庭出现了一些矛盾也说不定,他需要宣泄,可能在我们了解了背后的原因后能够对他这一行为产生理解,但是什么促使他选择网络评论这条宣泄途径呢?  

网络评论成本太低了。网络匿名,不追责,大众舆论导向,像给人类的恶意提供了一个个避风港,现实中积攒的压力和不满无法消解,网络便成了抒发情绪的一亩良田。骂人,可谓是最简单、有效又便宜的做法了。

但这件事,成本真的有我们想象的这么低吗?  

我对罗振宇说过的一句话牢记于心,他说:“善良的反义词是什么?不是不善良,是明辨是非;道德的反义词是什么?是面对疑似不道德的人,谨慎口出恶言。”

这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做到明辨是非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不能,我不能了解一件事情的全部经过;我无法对一件事进行像法律条文一样严谨的归因;我甚至不敢确定,我所认为的正确,就真的全是对的吗?我只是个普通人,带着偏见和邪念。  

鲁迅先生在《而已集-小杂感》里写道: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我常以为,最后这句“我只觉得他们吵闹”会不会包含着鲁迅先生看得清楚却无能为力的焦躁?当然这只是我的揣测,只是这个想法让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可能这个世界上真的不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如果我们能低估一点自己对事件的了解程度,高估一点语言的杀伤力,是不是可以在按下发送键时,再谨慎一些? 

 

就第二个问题,我想说一说,抑郁症到底是什么?

近年来,关于抑郁症的文章、视频,已经将人们的观点从“抑郁症就是矫情,没事闲的”慢慢转向了“患有有抑郁症的人不是那么轻松的,他们的快乐都是假的,他们一直都想自杀。”对待抑郁症患者的态度,也从“没事儿,你想开点儿就好了”变得更慎重,有的人甚至在对待抑郁症患者时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这种变化是比较乐观的,至少比“矫情”、“闲的”、“想开点儿”好太多了,但这就是大众对抑郁症最科学的认识了吗?“快乐都是假的”、“他们想自杀”,甚至不敢说话,真的是抑郁症患者最想得到的反馈吗?

我想就我浅薄的专业知识,给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如果你怀疑自己可能患有抑郁症。

首先,请去医院进行诊断,虽然现在的医学条件依然受限,可能不会完全治愈你的抑郁症,但它依然是所有途径中受检验最多、最科学并且最有效的途径。抑郁症所用药物能够确保安全有效,副作用可控,并且不会形成药物依赖,更不会损害大脑机能,千万不要讳疾忌医。

其次,如果想寻求医院以外的帮助,应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无论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还是能够自主改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开展丰富的兴趣活动,都只可能起到一些改善作用,并不治本,可在就医的基础上,两者兼顾。  

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抑郁症。

第一、将“抑郁症”这三个字仅看作一个诊断标签,就像“风湿病”、“心脏病”一样,除患者以外的人无需特殊对待。

第二,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中,尚未增加“伪装”这一项,抑郁症患者的快乐情绪并不一定是强颜欢笑,随便对人说出“你不是真正的快乐”这句话,并不慈悲,甚至充满了轻视和不尊重。

第三,请与抑郁症患者正常交流,抑郁症并非传染疾病,也并没有脆弱得不堪一击,请像对待一个需要沟通和关心的“心脏病”人一样和他/她进行交流。

第四,“抑郁症患者想自杀”这一论断未免过于武断。抑郁症的症状繁多复杂,“自杀倾向”只是其中之一,不是所有想自杀的人都患有抑郁症,也不是所有患有抑郁症的人都想自杀。如果真的想要关心一个人,不应该取决于这个人有没有自杀倾向。

最近天气转冷,各位同学一定要添加衣物,如果你最近出现一些迷茫和苦恼,可以来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寻求帮助,这里为同学们设置了心理咨询室和沙盘体验室,各位同学可以来这里尽情宣泄心中的情绪,自由表达内心的想法,还可以在沙盘体验室完成自己的沙盘作品,我校心理健康教师会秉承理解和保密的原则为各位学生提供帮助。  

个体咨询预约方式

电话:51811582QQ798240220;来访:政教楼105室(学生工作处办公室)

预约时间:工作日上午830-1130;下午1300-1600

联系人:宋老师